《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负责人:温州市瓯海区郭溪第一小学  凌娟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学校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德育体系中凾待加强的重要方面。当前,大大小小的学校都在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提升学校竞争力。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的生成与发展直接关乎学校文化建设的成效与水平,应该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此外,作为一种隐形的课程,班级文化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我们衡量一个班集体是否具有良好的班风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就要看这个班级的文化建设,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提升班级品位。

2.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当前世界教育的主题。最近几年,学生核心素养的问题已经是国内外教育研究的中心所在,提高学生素养是教育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国内外关于促进学生素养的方式方法研究发现,提高学生个人素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能力。新课程改革则明确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学生创造他们主动参与的教育教学环境。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包含了丰富的教育内容,班集体通过营造班级文化氛围,有效班级活动的开展,运用科学的评价导向,不仅可以改变学生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激发学生无限的潜能,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实现孩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3.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也是班主任提升专业素养的过程。许多优秀教师、先进班级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班集体是班主任实施素质教育的特殊的操作系统,班级文化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在班级治理和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保障性服务,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我们必须要理论和实践两手一起抓,在组织、引导学生共同建设优秀班集体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不断拓宽知识层面,不断锤炼专业能力,在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班级管理模式,从而使自己的班主任品牌形象得到积淀和发展。

二、同类课题文献综述

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方面,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笔者搜集了关于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等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通过搜素统计,以“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网(CNKI)上进行查找,带有该关键词的文章多达236篇,但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对“班级文化建设”进行探讨的文章仅4篇。

1.国外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

美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沃勒在1932年出版的《教学社会学》中对学校文化进行了论述,他认为学校文化的特征是属于次级文化:属于综合文化;对立与统合型文化;积极与消极功能兼具;可有意安排或引导发展方向。从此开启了对班级文化研究的道路。

日本教育家冈德雄在其著作《班级社会学》中充分地论证了班级文化对于学生生活和行为的影响。他根据班级人际关系的状况,将班风分为支持型和防卫型。不同的班风对各种小群体的交往和个性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他认为,把成长和学习作为最大目标的班级组织管理的第一种方式,是让班级的全体学生处在一个“能发挥作用的位置上”。

此外,国外关于班级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主要从环境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各个领域把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综合现象来研究,班级对学生的影响也不是单方面的,可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认知等,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关键在于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如何调动积极的因素。

2.国内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

目前国内已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北京小学的唐亮老师在《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成长》一书将“教师与学生共同在班级文化中成长的经历”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对班级文化建设做了如下阐述:现在我们强调文化育人,寻求一种思想上的碰撞,改变学生的精神实质,再由精神上升到行动上来。湖南的周勇博士在《我是怎样建设班级文化的》中以原生态的经历、深度的反思,破译班级文化建设成败的密码,用完整的案例、系统的理论,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照。杭州市学军小学则在“现代化、国际化、个性化”的办学诉求中积极尝试以弘扬童心为取向的学生班级文化建设,提出了以童心为原点、以文化元素为经纬的建设新思路,志在将班级建设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道德学习的共同体和自主管理的自治体。李德善在《神奇的教育场——打造特色班级文化创新艺术》一书中专门阐释了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及其运转机制。

综观大量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人们希望开发更多更好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班级文化。本研究将在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构建小学班级文化的问题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探索。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内涵界定

1.文化

文化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正如孙绵涛教授指出,文化属于人文范畴,文化应有其特定的主体、形成方式及表现形式。

2.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所共有的相对稳定的思想作风、情感态度、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的复合体。班级文化的核心是教师及多数学生处世和做事的潜在观念和内隐规矩。它犹如一只看不见的手,但时时处处都对其周围的人产生着影响。班级文化可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其构成,从形态的角度可以分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这几个层面协调发展,将为班级树立完整的文化形象。

3.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是在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对班级精神、物质、制度、行为层面的文化进行统筹规划与建设的过程。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项多学科交叉的系统工程,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4.核心素养

“素养”是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核心素养”是每一个人获得成功生活与功能健全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关键素养。我国关于核心素养的提出来自于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意见研究制定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其中对于“核心素养”的界定是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园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二)研究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班级文化建设,应该指向核心素养目标和班级发展目标,在学校办学目标的指引下,探索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载体、方法和途径,应该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培养学生自信、向上、活泼的品格和自治、自主、自理的能力,因此本课题研究内容大致如下:

1.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儿童化。主要针对班级和学生实际优化教室环境,凸显学生个性,充分发挥物质文化的教育功能。

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机制化。重在发挥师生合力,完善班级制度,推进学生自治,促进有效管理。

3.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活动化。着力加强班风建设,打造班级精神,优化人际关系,开展富有意义的班级活动,创建特色班级。

(三)预期目标

1.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推进特色班级创建,提升实验班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探索班级文化建设的新策略,形成班级管理的有效模式,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为一线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3.提高研究团队各成员的班级管理能力、课题研究能力,并形成相对成熟的研究案例、论文集。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步骤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研究步骤

实验阶段

实验步骤

实验内容

实验时间与步骤

第一阶段(2018.11~2019.01)

 

实验准备

搜集资料,撰写方案。

2018.11 组建课题组,搜集相关资料

2018.12 撰写课题方案

2019.01 申报课题,组织理论学习

第二阶段(2019.02~2020.01)

 

研究实施一

 

分析问卷,专题研究,

阶段小结。

2019.02 开展师生问卷调查

2019.03 分析问卷,梳理问题

2019.04—2019.11 实践研究

2019.12 阶段小结,提炼观点,撰写案例

第三阶段(2020.02~2021.03)

 

研究实施二

专题研究,生成案例,

形成范式。

2020.02—2021.01 实践研究

2021.02 阶段小结,整理经验,撰写论文

第四阶段

(2021.04~2021.06)

 

总结评估

总结成果;撰写报告;组织评估。

2021.04 撰写结题报告,整理研究资料

2021.06 组织专家评估,推广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及经验总结法。

1.文献研究法:根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通过书籍、中国知网等途径搜集并查阅了班级文化、核心素养等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了综合与整理,为本课题方案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本课题将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了解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进行整理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3.行动研究法:依据相应的教育理论,以班级个案为载体,从实验班级实际情况出发开展针对性的研究,在实践基础上寻找优化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策略。

4.经验总结法:根据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剖析典型的班级个案,分析班级文化建设和学生发展的联系,不断总结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实践。

五、研究的条件分析

1.师资保障。本课题组成员均为班主任工作经历8年以上的一线教师,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能力,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活力。其中负责人是市教坛新秀、区名班主任。

2.理论保障。在准备阶段,课题组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后续将聘请专家为课题做专业引领,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持。另外各成员平时经常外出培训,善于交流学习,有利于更新观念,改进方法。

3.活动保障。本课题目标明确,方案设计规范,负责人工作室前期就“班级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话题研讨,并在区级层面进行了经验分享交流,这些都为本课题的活动实施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