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汇报

为落实新课标精神,促进学校未来教育与校本研修内涵项目深入实施,2024108日,瓯海区教育研究院院长陈加仓携各学科研训员齐聚温州育英实验学校,进行主题为基于未来教育的校本研修的研训员业务学习暨未来教育与校本研修内涵项目巡导活动。

此次活动以学科教学创新与教师专业成长为核心,借助一系列精心策划的高质量课例展示与深度研讨环节,为教育改革注入强劲动力,并引领未来教育和促进校本研修内涵发展。

研训员课堂 革故鼎新

镜头一:启发感受,实践中理解——陈加仓执教《角的分类》

陈加仓院长率先垂范,执教四年级数学《角的分类》。他以独特的视角让学生大胆去猜测、去尝试、去展示,通过两根小棒一个点旋转形成一个角,让学生直观明白线动成角的发生过程,利用旋转角的一边,回顾锐角、直角、钝角之间的关系,引出有比钝角还大的角吗,进一步在活动中认识平角和周角,抓住变与不变的联结,让学生在运动中建构角的分类知识,促进思维进阶。

镜头二:学习任务群,引人入胜——白常平执教《用字母表示数》

区教育研究院研训员白常平老师执教四年级数学《用字母表示数》,课堂伊始,白常平老师提出核心问题该如何表示,让学生进行思辨。通过三个学习任务,层层递进,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符号意识,最终明确字母不但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关系,当字母表示数时,这个数可以是确定的,也可以是任意的,还应当在一定范围内。

镜头三:创设疑问,建立概念——金海跃执教《分数再认识》

区教育研究院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金海跃老师执教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金老师明晰学生的学习起点,在上课伊始帮助孩子们搭建好新旧知识的桥梁。随后设疑,什么情况下用到分数?让学生从不到1米、不到1个、不到1箱等学习认知中饶有兴趣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通过思辨,学生自然地引出不到1倍的情况下也会用到分数,充分理解了具体数量与倍数关系下的分数表示的不同含义。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紧扣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理解新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整节课前后呼应,和谐统一。

镜头四:生动有趣,环环相扣——郑道春执教《说说历史》

区教育研究院郑道春副院长执教七年级历史,为七年级3班的学生带来一节不一样的课堂——“说说历史”,展现了历史学科的独特魅力。他从甲骨文辨别“历史”出发,引导学生探寻历史的含义,再以瓯海区的简史为例,探究描述历史的方法,为学生解开了历史的面纱。随后郑老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通过研读材料和论述观点,不仅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理解学史的意义。

镜头五:博观约取,鞭辟入里——伍阔伦执教《运动与力复习课》

区教育研究院科学研训员伍阔伦老师执教八年级科学《神州飞船——运动与力复习课》。伍阔伦老师从神州十八号发射的场景引入,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完成任务一,领悟运动状态受力关系之间的联系,建立了初步的力学模型。再通过任务二,学生们应用力学模型,明确了受力关系决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定量的数据分析,让学生体会到宇航员回家之路的艰辛与不易,不仅体验到力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了思维。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镜头六:中外对比,与音乐对话——朱洁如执教《音诗音画 乐章咏叹》

区教育研究院研训员朱洁如老师执教八年级音乐《音诗音画 乐章咏叹》,她巧妙地将捷克交响诗《沃尔塔瓦河》与我国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串联起来欣赏,开启了一场关于旋律之源、技法之道与乐器之新的精彩对话。通过对作品细致解析,学生们不仅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妙,更体会到了作曲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民族自豪感。在朱老师的精心设计下,一个个启发性问题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学生心中探索未知领域的大门。整堂课不仅让学生们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对音乐深层意义的思考与探究欲望。

学校课堂 融合共生

镜头一:层层递进,多维度能力训练——舒晴雯执教《PEP1 Unit3 Btalk

温州育英实验学校舒晴雯老师执教新版PEP三上《 Unit 3 Amazing animals B Let’s talk》课例。舒老师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对新教材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并在课堂的学习活动中做出了相应的体现。整节课的教学活动覆盖了听、说、读、看等多个维度,引导学生在更真实的语境中学习和运用核心的词汇和句型,在层层递进的活动中对本单元话题“amazing animals”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并积极鼓励学生在实际交流中进行创新表达。

镜头二:创设情境,感受多元文化——陈莹莹执教《乃哟乃》

温州育英实验学校陈莹莹老师执教二年级音乐《乃哟乃》,随着一曲欢快的前奏响起,陈老师以她温婉而充满魅力的嗓音、轻盈的摆手舞带领二(1)班的孩子沉浸式感受土家族的文化魅力。陈老师不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土家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还巧妙地运用生动的图片与视频资料,让孩子们仿佛穿越时空,身临其境。不仅让孩子们对少数民族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更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多元文化的种子,激发了他们对音乐艺术的无限热爱与憧憬。

镜头三:循循善诱,娓娓道来——纪海汐执教《美国内战》

温州育英实验学校纪海汐老师执教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美国内战》。他以历史故事为载体,为九年级3班的学生揭开了美国内战的序幕。课堂沿着时间的脉络,从美国内战的序幕、经过,到尾声和感悟,纪老师从学生的疑问入手,巧妙运用材料和教材,逐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师生共同合作解决提出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纪老师以微信聊天框的方式呈现了美国南北方的矛盾冲突,并在课堂的总结提出未竟的战争”——种族歧视,升华课堂的主题。

镜头四:开放式探索构建知识框架——包丽颖执教《有理数的乘方(1)》

温州育英实验学校包丽颖老师执教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1)》,为大家演绎一节基于大单元教学视角下的新授课,课堂内容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新知,学习反馈,学习总结为主线,开放式探究了纸张对折次数与纸张厚度之间的联系,引出乘方的概念定义,逐步构建知识框架,再以新学知识为起点探究有理数乘方的规律,引发学生的探索。

名师赋能 共研成长

每一堂课,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是教师成长道路上的坚实基石。在课例展示之后,区教育研究院的研训员们深入各学科领域,与一线青年教师们围绕学校校本研修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研讨。他们针对教学理念、新教材设计、师生互动等多个方面,对新教师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指导,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本次课堂展示活动,不仅是名优教师们专业素养、教学技能、学科特色的精彩展示,更为青年教师们提供了一个观摩学习、展现自我的交流平台。

随后,温州育英实验学校黄显忠校长致欢迎辞,以《校本研修的“新质生产力”》为题,借“德正”的学校教育框架阐述了学校的校训和教育理念,并从学校管理思路、校本研修思考两大方面详细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在教育管理和校本研修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黄校长介绍了“教育6+6”模型,项目化思维的PDCR管理流程为学校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黄校长还提出了加强校本研修管理、优化特色项目、创建学科基地和完善教师考评等一系列学校策略。

陈加仓院长从校园的新面貌出发对温州育英实验学校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表示,教师精心的备课研讨和学生阳光的精神面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后,陈院长从两个角度对学校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一方面,陈院长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谈论了他心中具有“六爱”精神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即具备“爱国、爱生、爱人、爱己、爱学、爱教”品质的新型教师,并表示我们不能人人当教育家,但人人可以践行教育家精神,由此提出了对育英教师团队建设的期待。另一方面,陈院长基于核心素养提炼了包括基础素养在内的三大未来核心素——“温暖的心、聪明的脑、健康的身”,对育英的学生课程建设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陈院长的思考不仅为学校的教育实践指明了方向,更为学校在教育创新领域内开辟了前瞻性的视野。

沉浸学习 工作部署

董爱敏副书记作《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学习思考》专题发言。围绕新时代瓯海教育如何赋予燎原精神新的内涵理解与实践的问题,提出从遵循教育规律,破解深层问题,形成工作体系三个方面,促进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内涵式发展,着力打造瓯思政.燎原红品牌!董晓群副院长布置十月份工作重点,包括教师分层分类培训课程标准研制、初中校长干部杭州培训、名优教师考核方案修订、教坛新苗评比、小学数学名师成长故事展示活动、筹建各学科高层教师研修班和新一轮省测工作。郑道春副院长布置省教育厅同上一堂课活动、省学前监测,市初中科学教育试测以及培训工作整合等相关事宜。张林勇副院长就科研工作做部署,区教育学会换届、教育部十大创新案例申报、市小工程师评比、承办市级科研成果联谊会和《瓯海教育》新一期稿件推荐等工作,重点商讨了校本研修大比拼第二阶段工作要点。

陈加仓院长做总结发言,强调了工会改选、校本研修大比拼活动、省测、教师分层分类课程标准研制这几项重点工作,传达了930日陈宏局长调研活动对本院工作提出的五个要求,最后鼓励各研训员在最繁忙的工作之余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

悟行相长 思行并进

恒者行远,思者常新。本次活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实践与理念交流,聚焦新课标,研读新教材,赋能新教学,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未来校本创新注入了新的思维、新的能量。

教育的力量在于不断地革新与探索,瓯海区教育研究院深入学校,以课堂交流为载体探索更高质有效的学习新路径,持续优化教育理念。行稳致远、砥砺深耕,相信这些思考和收获,将为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积蓄更多前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