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育人沃土 赋能班级管理——瓯海区2024级新教师培训班(试用期)第七次研修活动圆满举行
2025年4月26日,瓯海区2024级中小学新教师培训班(试用期)第七次集中研修活动在瓯海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前汇校区)四楼会议室顺利开展。
上午,情境模拟专场亮点频出、精彩迭起。瓯海区优秀班主任团队聚焦前期收集的197个新教师日常遇到的育人痛点问题进行整理梳理归类,精心选取典型案例展开情境模拟,由瓯海区实验小学温州市名班主任陈思思老师主持。
活动伊始,长三角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特等奖的温州森马协和学校陈杉杉老师以现场演绎学生情绪失控场景为切入点,带来《差异共处法则:打造高包容性班集体》主题讲座,陈老师告诉我们面对情绪失控的学生可以在班级设置“冷静角”,开启社交货币账户、影子伙伴培训计划等方法,为营造和谐班级氛围开拓全新思路。
![]() |
随后,陈杉杉老师和陈思思老师针对新教师提出的教育问题,现场即兴演绎解决方法。
温州中学附属初中瓯海区名班主任叶玮玮老师则围绕《破局学习困境:导之有方,学之有法》这一主题,巧妙化解因教师拖堂引发的师生矛盾,倾囊相授高效学习引导之法.
瓯海区外国语学校瓯海区名班主任章天正老师带领新教师们沉浸式感受学生情绪背后的另一片天空,深度探寻初中生情绪背后的隐秘世界,带我们学习当学生因人际交往问题产生一系列消极情绪的有效处理方法。
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温州市教坛新秀黄梦婷老师则分享了职高班主任面对作业高频冲突时的相关应对策略,为职高班主任们工作精准支招。
下午的论坛专场中,我们邀请到了6位瓯海区班主任名师带来专题讲座。
论坛伊始,长三角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的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小学戴蕾蕾老师针对课堂注意力分散、家庭环境复杂等典型案例,提出“以食育人”激发学习自驱力、创建互助小组等方法强化同伴影响。
温州榕园学校温州市新锐班主任陈坚义老师以“育人素养”为核心,深度剖析德育与情绪教育新思路。通过“善弈者通盘无妙手”的哲理,强调教育需注重潜移默化之功,而非追求短期成效。针对学生情绪问题,陈老师指出“生气是第二情绪”,引导教师关注羞耻、担忧等深层心理,以共情化解矛盾。
温州外国语高级中学长三角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的胡继东老师以“问题即课题”为核心,深入探讨学生学习无助、作业拖延等典型问题。针对数学学困生、厌学者及家长过度干预等案例,强调“找亮点、借力互补、科学分析”的解决路径,提倡以“费曼学习法”“番茄工作法”激发动力。
潘桥中学瓯海区名班主任叶璇璇老师在中小学聚焦青春期“心动”挑战,深入探讨学生异性交往问题。通过制定“八条交往边界”规则,如“避免隐蔽空间独处”“尊重拒绝信号”“不传播情感隐私”等,引导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社交观。针对学生“重外表轻内在”的认知偏差,专家强调需通过积极情绪体验激发内在动力,并借助家校联动化解亲子信任危机。案例研讨环节结合学生隐私泄露、家长沟通困境等实际问题,倡导以理性共情与科学指导助力青少年树立自尊自信,实现身心健康成长。
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的浙江省中职德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林华老师以“唤醒沉睡的潜能”为主题,强调通过积极教育重塑中职生学习动力。针对“撕开标签”议题,专家提出“打破刻板印象”“捕捉微表情”,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真实需求。通过“半杯水”思维实验,倡导以积极视角化解青春期叛逆与学业倦怠。面对习惯养成难题,讲座以“坚守‘慢慢来’的智慧”为核心,呼吁教师平衡“温柔与边界”,用尊严和责任点燃学生内驱力。培训会还结合“迟开的花也有春天”的育人理念,鼓励新教师以耐心与科学方法浇灌成长,助力每个学生成为“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
最后,温州市名班主任陈思思老师提出“新时代家校协同育人”新范式,强调从“信息传达”转向“价值共建”。通过“五感沟通”策略,倡导教师保持“分寸感”——既需家访、联动家委拉近距离,又应坚守底线避免过度干预。针对家长焦虑与家校矛盾,专家以“钝感”化解偏见,以“通感”平衡理性建议与情感共鸣,提出“第一次入群需慎重”“开学礼包晒照互动”等实操技巧,强化信任纽带。讲座直击家校矛盾核心“家长感受不到关注”,呼吁教师以“自持预感”洞察需求,用“全能班主任”素养回应期待,真正将家校协同落脚于“以孩子为中心”的共育生态。
本次基于新教师自己提出的困惑进行解决问题研修活动,干货满满、实用性强,为新教师搭建起优质的学习交流平台,有力助推其专业素养与教育能力全面提升。
供稿:瓯海区2024级中小学新教师班委 李慧、麻期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