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探索·启航:《培养小小探索家》精读深研

——林园园、周慧静名师工作室2024学年第一次活动

项目教学法是为儿童提供学习经验的方式之一,它可以提供深入学习、思考问题、技能发展和分享经验的机会,促进儿童主动应对挑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本园教师虽常在活动中捕捉到幼儿的兴趣点但“难以此生发完整的项目化活动”或“项目化活动总是开端行进至中途潦草结束”。基于此,2024年10月14日至2025年4月21日工作室开展“驱动 ·探索 ·启航——《培养小小探索家》精读深研 ”教研活动,深化项目教学法在园所的应用,为儿童的主动探索精神与问题解决能力筑牢根基。

 

 

本次教研围绕《培养小小探索家——幼儿教育中的项目教学法》一书进行“阅读-讨论-联结-行动”模式,旨在帮助新老教师破解项目活动神秘面纱,带领教师积极跟踪儿童兴趣、深挖教育契机,在游戏童趣中陪伴儿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书籍研读  解密项目化

研讨开始,教师们通过收集便签以及互问互答的形式,提出自己对于项目化教学的疑问与期待。通过梳理,聚焦研讨核心问题,为后续的深入研读奠定扎实基础。

如何判断一个主题是否适合发展为项目活动?

为了幼儿的探究,教师应做好哪些准备?

如何引导幼儿提出想探究的问题?

对项目化缺乏实施经验,怎么办?

如何创设适合幼儿探究的环境?

 

首先对项目活动的概念进行深入分析。以“横向坐标图”、“教学差异表”向教师们展开深度解析。借由图表观察与对比,教师厘清项目教学差异与要点,进而引发教学活动由“教师主导 ”向“儿童主动发起和做决定 ”的项目教学进行转变。

 

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中,教师易面临“不知道项目化活动怎么开启”或“项目活动的实施路径如何制定 ”的问题。借由书中“兽医项目活动 ”的案例,为教师们呈现了一个项目实施过程的完整缩影。这一案例不仅体现了教师儿童共同主导的重要性,通过对于案例中项目实施框架的解剖,还使教师对于项目化教学法互动支持幼儿的探究行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线静读  支架项目网

      随后,教师们以“三线阅读法”对书本二三章节进行精读,分别记录下了共鸣点、疑惑点和行动点。

书中以“鞋子 ”为例,提供计划网络图分步指南,将项目活动概念图、幼儿经验、课程目标相结合标注步骤,引导将探究内容和所需学习的技能相联系, 为教师助力幼儿探索活动提供有效支架。

带着满满的思考,教师们借助导读工具,挖掘案例中的实操方法。接着通过项目任务卡进行分组,结合教学实际问题在书中寻求答案。

 

实践共研  一起“项”未来

当教研进入实操环节,教师们也迎来了极具挑战性的任务:结合班本游戏实际情况,用海报纸绘制逻辑导图,突出‘理论—启动—发展 ’的主线。 思维剧烈碰撞后,一条条主线链应运而生。

活动尾声,老师们做了探项约定:精心预设班级项目活动的问题链,用心捕捉、持续收集幼儿探究过程的关键素材,用影像、文字、作品等多元化方式记录成长轨迹。老师们纷纷感慨:“这次教研像一把钥匙,不仅解开了项目活动的设计密码,更让我们学会用孩子的眼睛发现问题,用教育者的智慧升华问题。”驱动性问题是项目活动的灵魂,当兴趣、可探究性、教育价值的驱动性问题化作幼儿深度学习的引擎,我们仿佛看见,无数个充满探究乐趣的学习故事,正在春日的幼儿园里悄然萌发。       

此次分享活动并不是结束,而是新的起点。让我们慢下来,跟随孩子的脚步一起去认识和探索这个世界,透过孩子的眼睛去看更多的奇妙与美好。